睡眠呼吸中止症 新手術換好眠
文/溫惟昇
55歲的陳先生長年為睡不好所苦,每天起床時,總覺得疲倦、睡不飽,白天精神不佳,開車常打瞌睡。妻子發現他除了鼾聲如雷外,還經常突然沒了呼吸,過一陣子後才又繼續。近來更惡化為仰躺時,幾乎吸不到氣,必須側著身,甚至坐著睡。
透過「微型睡眠檢測儀」迅速確診罹患「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」後,他曾嘗試呼吸器治療,但因無法接受長期配戴面罩,遂改採新型改良式手術治療,最後終於獲得一夜好眠。
簡易檢測儀 判讀睡眠障礙成因
以往睡眠呼吸疾患的標準診斷方式為「睡眠多項生理檢查(PSG)」。受測者必須在醫院睡一晚,身上接滿導線與監測儀器的情況下,往往難以入眠,且因認床等環境因素,檢查結果較難反映真實狀況。此外,全台睡眠檢查中心僅50餘家,由於床數有限,部分院所要排到3個月以上,甚至長達1年,降低了許多病患接受診治的意願,或因延誤,加重了病情。
懸吊式側咽成形術 8成能獲改善
自2017年起,患者可在醫師轉介下,改採免費的「簡易睡眠檢測儀」,使用攜帶型主機與配件,在家中完成檢查;最新的「微型睡眠檢測儀」則讓受測者只需在睡前,將5公分大小的圓盤狀檢測儀貼在胸口,不須連接任何導線,一晚過後送回,進行大數據運算分析,就能判讀多種睡眠障礙成因。
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,過往認為以陽壓呼吸器為主,然而根據統計,高達5成患者無法忍受長時間配戴面罩;新型「懸吊式側咽成形術」於2017年提出,能有效擴大呼吸道面積,即便疾病程度屬重度者,仍有超過8成能獲顯著改善,還因較佳的支撐力,降低了術後復發機率。
因此項治療方式不須將扁桃腺完全摘除,傷口較小,可降低疼痛與住院的時間。
(作者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治醫師)